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林路1号世茂奥临花园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冲刺港股,对威马来说还不够

作者:
文 AO记者 李琳
2022/06/02
浏览量

自2020年9月开始,威马汽车就已经开始为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做准备,但过程一波三折,终未成型。在将近2年之后,威马汽车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向港交所正式递交IPO申请。

 

 

在6月1日港交所披露的新一批IPO申请名单中,威马汽车赫然在列。招股书显示,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沈晖、杜立刚、侯海靖、毕仕宇任执行董事,李震宇、彭说龙、蒋劭清任非执行董事,武文洁、高峰、李劲、王淮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股票方面,沈晖王蕾夫妇共计持股30.82%,雅居乐集团持股6.46%,百度持股5.96%。

受益于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威马汽车这两年的营收和销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根据招股书披露内容,2019年到2021年间,威马汽车的总收入分别为17.62亿元、26.72亿元、47.43亿元。其中,2021年的营收同比增长率高达77.5%。

 

 

与营收增长相对应的,是销量的不断攀升。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分别销售12799辆、21937辆、44152辆。与2020年相比,2021年威马汽车销量实现了96.3%的同比增长,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过去4年间,威马汽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交付电动汽车83495辆。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增长的趋势还在延续,取得了7476辆的交付成绩。

在正式向港股递交IPO申请之前,源于重资产前置战略,威马汽车业已打造温州和黄冈两大智能制造基地,满产产能预计可达25万辆/年。产能的扩张,为威马汽车销量的进一步攀升打下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和销量双双增长的同时,威马汽车净亏损也在不断扩大。2019年到2021年间,威马汽车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3年累计亏损高达174.35亿元。亏损不断增大,也成为威马汽车急需IPO的主要原因。

除了净亏损增大外,研发投入占比下滑,对威马汽车来说也不是一个好消息。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研发投入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以及9.81亿元,2021年相比于2020研发投入同比下滑了1.1%。

对比之下,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却在不断增多。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蔚来汽车的研发费用为45.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85%,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达到32.9亿元,同比增长199%,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为41.1亿元,同比增长138.4%。研发投入占公司总投入的占比直接决定了综合产品力的高低,对车企未来发展趋势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这方面,威马汽车显然占了下风。

 

 

研发投入的多少,首先体现在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上。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动汽车产品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这不仅是其产品的卖点,更是其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依靠。

但在智能化领域,威马汽车的表现乏陈可善。威马汽车智能驾驶的主要表现形式为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威马汽车着眼于这一领域主要是为了保证安全,但保守的技术路线让其与直接把高级辅助驾驶作为核心卖点的“蔚小理”在产品力上再次拉开差距。

此外,“自燃”以及前不久闹得轰轰烈烈的“锁电”事件,也反映了威马汽车在研发方面需持续加强。早在2020年间,威马汽车就因为两个月内发生4次自燃事故登上热搜;2021年,3辆威马汽车发生自燃,让其再次遭到舆论广泛关注。

也许正是为了避免自燃事故的发生,据车主爆料,从去年5月开始,威马汽车在未告知用户的情况下,通过OTA升级的方式对用户车辆进行“锁电”。车主反映,原本官方标注续航里程为400km的威马EX5,在被威马官方“锁电”之后,真实续航里程缩水一半有余。这一事件引发了173名威马车主联名向威马汽车发送律师函,对威马汽车的行业口碑产生了直接影响。

威马汽车可能也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自身在研发能力和产品力上的不足。在招股书中,威马汽车表态,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车辆开发平台和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扩大销售和服网络并品进行牌推广活动,投资生产,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相关信息,威马汽车的旗舰轿车车型M7将于2022年下半年推出市场。同时,将在2023年推出基于Caesar平台的全新SUV、轿车及MPV车型。届时,威马汽车将实现对全品类车型及由A级到B级产品的全面覆盖。

 

 

众所周知,造车烧钱,融资已成为车企缓解资金压力、争取成长时间的最佳途径。在造车新势力阵营,赶考资本市场也早已成为大势所趋。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一线造车新势力先一步赴港上市,二线新势力也蠢蠢欲动,在威马汽车之前,哪吒汽车、零跑汽车也相继传出冲刺港股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登陆资本市场虽然会为造车新势力更上一层楼提供助力,但即使IPO成功,也并不意味着造车新势力真正的强大。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为例,3家企业在2021年的交付量都突破了9万辆,但依然没有实现盈利。

而在造车新势力烧钱换规模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其中既有百度、小米、华为这样的跨界者,也有长安、上汽、广汽这样全力向电动化转型的传统车企。

更何况,资本市场的估值主要基于车企产品的市场反应,但也有放大或短期背离的情况。资本的追逐能否长久,还要看企业对产品的追逐能否长久。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不能只靠“输血”,更要靠自我“造血”。至少从目前来看,提升产品力,依然是威马汽车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们的必修课。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