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林路1号世茂奥临花园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Nullmax:助力自动驾驶从梦想到现实

作者:
文 AO记者 郑劼
2019/06/12
浏览量

 

  随着Nullmax发布乘用车前装方案,国内自动驾驶商用化将更近一步。

  ——引言

  6月10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Nullmax纽劢科技正式发布了面向量产的MAX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以期推动自动驾驶在中国市场的大规模应用。

  Nullmax首席执行官徐雷介绍,该方案是国内首个对外发布的系统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也是国内少有的采用Xavier计算平台的完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支持在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软件升级和功能更新,并能根据整车厂商需求进行定制,预计在2020年前后进行量产。

 

  “全能手”MAX的初体验

  在发布会开始之前,《汽车观察》有幸在上海中环与MAX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测试车辆共搭载了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2台ECU、DMS,车辆后部装载GPS和IMU,做到了冗余化设计。

  试乘过程中,为备不时之需,Nullmax安排了一位司机在驾驶位端坐。但在启用自动驾驶功能之后,无论是上下匝道、超车、换道还是拥堵跟车,MAX多数时候能表现出接近甚至是赶超普通人类司机的驾驶水平,车辆行驶顺滑、反应敏捷,并不需要司机插手。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舒适性,都表现优异,令人全程放松且印象深刻。

装载了MAX方案的自动驾驶车辆

  徐雷介绍,作为一套乘用车前装自动驾驶方案,MAX可以帮助车辆应对高速代驾(HWP)、拥堵跟车(TJP)、自主泊车(AVP)等多样化场景。其中,HWP适用于高速公路、城市环路等结构化道路,能够完成直道行驶、弯道变道、上下匝道、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居中控制、自动超车等功能;TJP适用于缓行和拥堵路段,能够按照用户预设的跟车喜好完成多档位近距离自动跟车,自行应对周围车辆的加减速、加塞等情况;AVP则适用于停车场环境,用户驾车到达停车点附近后可开启该功能,车辆自行完成寻找车位、规划路线、泊车入库等操作,并在用户召唤用车时行驶至指定地点接驾。

  “全能手”的背后,是MAX采用的成熟车规级传感器、嵌入式芯片以及符合行业标准的软件和算法。

  MAX采用视觉为主的多传感融合感知,使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作为主要传感器,并搭载了驾驶员监测系统。在软件算法方面,MAX全部使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除了感知融合、决策规划、控制等子模块外,还有用于自动驾驶系统软硬件资源管理、分配和调度的MaxOS平台,该平台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并发的特点,采用插拔式模块管理,支持各种嵌入式平台,适用多种自动驾驶场景。

  与此同时,这套系统化的MAX方案有着全方位的ODD(设计运行域)、OEDR(目标和事件监测及响应)的考量,以及一套涵盖条件监测、警报系统、接管、最小风险状态等在内的完整系统运行机制,并通过影子系统进行持续的学习。

  “作为一套同时兼具系统化、安全、高效、经济等的自动驾驶系统化解决方案,MAX能够助力一级供应商及整车厂商快速实现自动驾驶前装和车、路、云深度融合,推动自动驾驶在中国市场的大规模应用。”徐雷总结道。

 

  自动驾驶前装量产可期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以汽车为主的交通出行体系都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安全和效率问题,事故频发、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环境污染等情况相当普遍。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而在中国,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来自国内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13%的城市在通勤高峰时处于拥堵状态,超过六成的城市处于缓行状态。这样的大背景下,交通出行的变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自动驾驶技术正是推动这场变革的核心力量。

  但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自动驾驶也是如此——越接近量产,就越显艰难。在3年前,市面上就已经出现过很多自动驾驶的概念车型,但直到今日,依旧买不到消费者心目中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在概念阶段,为了让车跑起来,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很多缺陷可以选择性忽略,但量产后任何细节都会无限放大、引发蝴蝶效应般的重大事故。因而对于开发者而言,需要想出更多的办法去预防和解决概念车难以遇到的问题。

Nullmax首席执行官徐雷

  但在徐雷看来,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应用远不只是解决几个疑难的技术问题。除了前期的技术开发外,自动驾驶投入量产前还需要完成大量其他的工程化、产品化工作。

  对于自动驾驶而言,需要具有足够的冗余和安全机制(不只是功能安全,还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在很多人看来,自动驾驶是各种先进技术的集合,各个模块都要越新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除了关注软硬件的主要性能外,自动驾驶系统对各模块的实时性、稳定性、兼容性等方面还有诸多要求,只有经过充分验证后才能“上车”。

  考虑到漫长的产品周期,自动驾驶系统还必须具备持续进化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尤其是车辆的使用寿命可能长达十余年,“不思进取”的自动驾驶系统很难跟上时代步伐,这就要求自动驾驶产品具备后台学习的影子系统,并支持软件算法的更新升级。

  当一切硬件软件齐备,在正式量产之前,还需要大量的极限场景,验证产品对极端情况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成本也是一大考量因素。自动驾驶的配备会为车辆带来额外的成本,而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动驾驶的普及程度。因此,在进入市场前,自动驾驶产品需要将成本压低至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

  “‘如果冬天来临,春天也将不再遥远’。在努力跨过量产的大部分难题之后,自动驾驶已经越来越近。”徐雷自信地表示,“我们一直希望通过自动驾驶的普及,在出行领域推动安全和交通的变革,以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式,让自动驾驶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而MAX就是我们践行理想的第一步。中国已然开始了通向未来的出行变革,MAX能在其中推动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应用,为行业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前装量产方案。”

  倘若一切进展顺利,MAX预计将在2019-2020年进行量产定点,在随后的两年内开始投产(SOP),并持续地进行产品优化和OTA空中升级。与此同时,Nullmax也将通过MAX在前装领域的量产化应用加速共享出行的落地。目前受限于安全和成本问题,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行业内仍处于小规模的商业化探索。Nullmax将借助MAX在前装领域的大规模运营经验,持续地优化正在进行中的共享出行产品和项目,进一步提升方案的安全性并降低成本。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