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智己疑被抄袭、飞凡急辟谣,上汽自主新能源“多事之秋”
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曾明确表态,要对三大央企(一汽、东风和长安)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着重考核他们的技术、市场占有率和未来发展。
此举背景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央企发展不够快,明显不如特斯拉和比亚迪等,为激励央企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央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从而激发“国家队”更大潜能,国资委才考虑出此下策。
实际上,不止上述3家央企,很多国有新能源汽车品牌都会面临战略投入期长、投资风险高、经营性亏损以及产出跟不上市场节奏等问题。但挫折未必是件坏事,一方面,国家施以援手,在顶层设计上加以鞭策;另一方面,企业自立自强,不断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例如,上汽集团自主新能源汽车业务就在2024年取得了“开门红”,1-2月累计新能源汽车零售15.5万辆,同比增长56.5%。其中,智已LS6累计销售6171辆,并连续4个月稳居中大型纯电SUV销量冠军。
智己高管质疑东风风行抄袭
不仅在日内瓦车展上全球首秀,展示中国智造创新实力,智己汽车还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成功获得超80亿元B轮股权融资。据悉,该轮融资将被用于智己汽车新一代智能化车型开发、高阶智能驾驶、未来智舱技术研发和市场渠道拓展上。
凭借零百加速跻身2s俱乐部以及最高续航里程突破1000km,就连TOP Gear都对智已LS6惊叹道:“特斯拉要小心了!”其实,无论是智已LS6,还是智已L7和智已LS7,智己汽车的独特设计美学都让人印象深刻。
或许,正是因为在设计上的出类拔萃,智己L7被卷入到一场抄袭风波中。近日,智己汽车设计总监许邓韬在微博上发声,质疑东风风行全新星海S7抄袭智己L7外观设计。从许邓韬发布的对比图中可以看到,这两款电动轿车的外观设计确实风格雷同,特别是车身线条、大灯组布局和前进气口设计极为相似。
而且许邓韬还表示,“智己L7已经不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事了,也不是第一家干这种事了。”此言论一出,迅速引发公众对于汽车设计抄袭现象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电动车被指涉嫌抄袭的案例越来越多,有些企业甚至对簿公堂。
比如2018年,吉利汽车就曾起诉过威马汽车,认为威马EX5部分设计涉嫌抄袭吉利远景SUV,并要求威马汽车支付21亿元的赔偿金,并要求追回已被威马汽车申请的专利。
再比如2024年3月,贾跃亭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关于FF91和HiphiX的对比视频,并指出外观剽窃只是高合汽车剽窃极小部分。至此,法拉第未来起诉高合汽车大战拉开帷幕。
往往,大众判断汽车设计是否抄袭一般都是通过形状或图案来判定的。但事实上,形状和图案在整个汽车设计中是处于比较低的层级,设计师更关心的是整车姿态、曲面关系、形态语言以及各元素之间的动静韵律等。另从法律角度上看,设计原稿的相似度才是判断抄袭与否的关键。
当然,一切争议的背后都反映出电动车同质化严重是不争的事实。而电动车之所以会陷入设计同质化和配置堆砌怪圈,与其在汽车架构、制造技术和功能装备这三个领域高度相似有很大关系。
与其讨论车型设计是抄袭还是不谋而合,不如思考一下:百年燃油车时代,几乎每个汽车品牌都能拥有极具个性且独特的家族化设计语言,为何电动车才刚高速发展十年后,就纷纷陷入设计雷同窘境?
飞凡回应裁员和被抛弃传闻
与智己L7陷入被抄袭风波相比,上汽集团旗下另一家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飞凡汽车“麻烦”更大。近日,有消息称飞凡汽车将裁员70%以上,甚至要被上汽集团放弃。面对这样的传闻,笔者第一时间咨询了飞凡汽车公关部,得到的回复是:不实信息。
随后不久,飞凡汽车在给经销商的一封沟通信中,也对上述传闻进行了辟谣。首先,表示飞凡汽车一切安好,请大家放心;其次,强调飞凡汽车未来仍会独立运营,不仅不会被上汽集团抛弃,反而还将继续加强与上汽集团优势资源的协同。
与此同时,飞凡汽车也承认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将进一步深化“轻资产”战略,有效控制成本、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业务职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以更强的战略定力和更稳健的姿态应对市场变化。
最后,飞凡汽车透露3点关键信息:一是将在3月28日经销商大会上分享飞凡汽车的整体规划;二是将在4月份举行的北京车展上与大家见面;三是继续保持既定产品布局与业务节奏,全新重磅车型将在今年年中与广大用户见面。
从官方回应来看,飞凡汽车目前并无大碍,所有运营都在正常进行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飞凡汽车毕竟与高合汽车、威马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不同,其背靠的是拥有500万辆年销规模的上汽集团,系统性的战略布局以及强大的产业链资源是飞凡汽车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