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林路1号世茂奥临花园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全面取消

作者:
汽车观察
2019/01/14
浏览量

 

1月1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与有关部门一道,着力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大势,迎接变革浪潮,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持续深化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改革。发改委出台实施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取消实施多年的汽车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全部转为地方备案管理。

二是持续推进汽车产业开放合作,相继出台汽车产业分类、分步开发政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到2022年全部取消汽车产业外资股比限制和同一家外商在华合资企业数量限制,加快形成更加公平、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促使中国汽车产业更加广泛、全面、深度的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体系,推动中外汽车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资合作。

外资股比限制的放宽将会开放中国的汽车产业,这可能会对国内外汽车生产商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早在中国颁布官方的汽车产业政策之前就诞生了。1983年5月,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由北京汽车制造厂持股68.65%,美国汽车公司持股31.35%。

直到1994年,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的前身)发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1994汽车政策”),中国才开始就汽车产业有了较严格的准入制度。其中一项关键政策是规定外国汽车生产商在中外合资企业中不得拥有超过50%的股权,同时也规定外国汽车生产商在中国不得建立超过两家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

1994汽车政策是第一个建立所谓的“50%+2”规则的政策。1995年,中国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产业指导目录”),其规定与外国汽车生产商在汽车产业的持股限制相呼应。自1995年以来,产业指导目录已经修改了8次,这反映了中国对外商投资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的不断演进的看法。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在汽车产业和外国投资方面的政策都倾向于减少对外资的限制。尽管如此,除了2017年删除了对纯电动汽车两家合资企业的限制外,产业指导目录规定的“50%+2”规则基本未变。

 

长期以来,外国汽车生产商和外国政府一直在寻求中国放宽汽车产业外资股比的限制。

中国政府放宽限制的第一个迹象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一次汽车峰会上透露,中国打算在3到5年内或最迟8年内取消外资股比的限制。2017年4月,中国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表示中国将有序放开外资股比的限制。如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将此政提上日程。

中国放宽对汽车产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包括降低车辆进口关税),将为外国汽车生产商进入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提供更便捷的通道,亦为外国汽车生产商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与中国汽车生产商相竞争。

虽然这种放宽可能为外国汽车生产商提供了机会,但就新能源汽车而言,由于前述投资要求,外国汽车生产商在设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方面可能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对中国汽车生产商来说,主要的机会在于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全球竞争力。

就外资股比限制放宽,最初的媒体报道较关注与中国汽车生产商有合资企业的外国汽车生产商。然而,情况的复杂性(不仅要与中国合资方打交道,很多情况下要与中国政府打交道,并且需要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将意味着外国汽车生产商不太可能在未来5到10年内与其中国合资方分道扬镳。

的确,市场的开放和新来者的加入可能使各方严阵以待,甚至可能促使中外合资方加深合作,以便在充满活力的市场中进行竞争。

关键词: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