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010-6493779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8号院15号楼102室
炮轰全面电动化,丰田打的什么算盘?
在电动化浪潮迅猛席卷全球的当下,全球销量最多的丰田汽车却表现出抵触情绪。
近日,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通过JAMA(日本汽车工业协会)表达了反对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态度。丰田章男宣布,丰田将彻底抵制有关电动汽车的宣传。他认为:“电动汽车不是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应该被废弃。”
此言论一出,国际汽车圈顿时炸开了锅,铃木、五十铃、本田、雅马哈、马自达等企业纷纷附和。他们均表示,电动汽车绝非实现碳中和的唯一途径。
这并非丰田章男首次公开质疑电动车。早在2020年,日本提出“2030年禁止销售燃油车”的计划时,丰田章男就带领本田、雅马哈、五十铃等车企公开反对这个建议。
丰田章男曾经表示,混合动力汽车才是目前更实用的解决方案,如果只推广零排放汽车,那么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将没有合适的选择,因为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电动汽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丰田章男还强调:“电动汽车被过度炒作了,并声称它们将杀死企业。尤其是很多政府在推进的禁售燃油车政策,这没有考虑到发电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成本。在他看来,生产的电动汽车越多,二氧化碳排放就越严重。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达到近1100万辆,渗透率约为14%,电动化的大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寻求电气化转型,很多汽车制造商提出在2030年的时间节点初步完成纯电转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抵制全面电动化的丰田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有观点认为,丰田之所以如此反对全面电动化,最大的原因在于丰田的基本盘过大,难以转身。“作为老牌车企,丰田作为全球燃油车的头部,自身企业体量过大,很难迅速实现向新能源车全面转型,因而需要维护燃油车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可持续发展。”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
的确,让基本盘较大的企业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纵观业界,很多传统车企依然毅然决然选择顺应趋势。他们通常采取两种策略:一种是推出全新品牌、谋求独立运营,就拿国内汽车集团来说,上汽推出了智己,广汽推出了埃安;另一种则选择和科技大厂联手共创,如吉利和百度合作推出了集度。对于丰田来说,或许也可以选择类似操作。
也有观点认为,丰田之所以如此反对纯电动车、力推燃油和混动,一个重要的渊源在于,丰田跟氢能暗暗较劲了十几年,但至今仍然没有取得好的成果。
长期以来,丰田一直将混合动力技术视为前进的最佳途径,也在氢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丰田之所以押注氢燃料电池汽车赛道,为的是抢先一步,凭借技术优势成为氢能源领域的领头羊。丰田认为,在主要依靠火力发电以及电池技术很难有新突破的现阶段,只有依靠电解水获得绿氢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能够真正实现零排放,氢燃料电池汽车才是碳中和的最终归宿。
丰田押注氢能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既没有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也不具备大规模火力发电的能力,选择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以降低日本在化石能源方面对于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因此,从丰田到整个日本,只能将赌注压在氢能源上,从上到下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然而,在丰田提前布局的氢能领域,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2014年,丰田在日本、美国等地区推出了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2022年,丰田发布了第二代Mirai,并将产能提高到每年3万辆。但从2014年至今的近十年里,Mirai的销量仅为2.17万辆。
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如果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发展缓慢,最后一定会被取代。
尽管丰田章男多次表现出对电动化转型的抵触和担忧,但面对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强势崛起,迫于无奈,丰田在电动车领域也开始有所布局。2021年,丰田计划在9年内投资7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其中350亿美元将用于纯电动汽车,甚至不惜将雷克萨斯规划成纯电品牌。同时大放豪言,到2026年之前,要新投放10款纯电动车型,年销量达到150万辆。
或许是因为领导者对外界展现的态度过于犹豫,再加之丰田的电动产品并未做到同级领先,其新能源转型的第一步并未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2022年,丰田的首款纯电车型bZ4X问世,这款纯电车不仅外观设计透着浓重的燃油车味道,而且还被用户投诉低温时无法充电。这也直接导致2022年丰田的纯电动车销量惨不忍睹,全年销量仅为 2.4万辆,这一销量甚至不及多数中国车企单月纯电车型的销量。
面对bZ4X的失利,今年3月,被丰田又推出了寄予厚望的bZ3。基于此前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bZ3采用了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机和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探至16.98万元。然而,这款车依然未获得好的市场反响,截至今年4月,bZ3累计销量仅为2 639辆。
如果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丰田要想通过4年时间,让纯电车销量翻60多倍达到150万辆,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丰田章男联合其它日本企业共同抵制全面电动化,不过是为了在日本形成封闭的小市场,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罢了。
不过,留给丰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毕竟,电动化的潮流早已不可逆转,而“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