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010-6493779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8号院15号楼102室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我国混动汽车品类、规模、技术均居世界前列

作者:
汽车观察
2023/03/29
浏览量

近年来,世界汽车产业开始向电动化转型,呈现燃油动力、混合动力与电驱动并行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2023年3月27日,第六届世界十佳变速器、首届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第二届世界十佳电驱动评价3项世界十佳动力系统评价结果在京发布。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曾遇到过变速器“卡脖子”的问题。当年,部分中国品牌燃油车销量火爆,但就是由于没有自主自动变速器,使汽车产量和市场份额都没达到预期。如今,中国汽车企业在变速器的各个品类中都有了市场地位,特别是DCT产业,中国已经基本达到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平,技术突破也非常令人瞩目。

“目前来看,中国车企已经改变了世界混动技术的竞争格局,还攻破了油电混动的技术壁垒,更重要的是,中国车企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成为世界领先的混合动力品类。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混合动力产品的品类、规模、技术领先性位居前列。”李庆文如是说。

此外,李庆文还表示,电驱动评价是基于纯电动汽车高速增长的趋势诞生的。目前,影响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最大的因素仍然是电池系统,其影响了电动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因为电池所占的成本比例很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电池把整个电驱动行业的研发能力、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都给消磨掉了,缺少对电驱动领域必要的重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介绍道:“现在的三套动力评价体系,分别面向传统变速器、混合动力系统和电驱动总成。评价的维度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通过三大评价涵盖动力化的产品。”

徐向阳表示,过去七年里,通过对传统变速器的评价,评委会见证了中国自主变速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而随着行业整体的稳步向前,专家委员会对评价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活动现场,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发表主题演讲,详细分析我国现阶段各类型车型的市场状况,不同技术类型车辆从现在到碳中和不同阶段的CO2排放情况等数据后提出,即使电动车100%使用煤电,仍比燃油车CO2化碳排放低。

蔡蔚教授表示,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过程中,油电、甲醇-电、氨-电等混合动力汽车是降碳节能的主要车型,纯电动车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提升将进一步减少碳排放,也是各阶段降低污染排放的主力车型。面向下一阶段的竞争,我们要加大对相关电驱动产品和产业链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元器件的研发力度,补齐短板。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要基于稀土永磁电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驱动产品。同时关注各种电机技术创新的进展和国际技术发展动态。

 

除主题演讲外,本次活动还设置有3个圆桌论坛,参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首先,在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李盛其的主持下,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席军强教授,蜂巢传动研发副总裁陈晓峰,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变速箱部总监朱建明等,围绕着“传统变速器的变与不变”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随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的主持下,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勇,清华大学教授、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壳牌清洁交通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帅石金,赛力斯集团副总裁段伟,中国一汽研发总院首席赵雪松,广汽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祁宏钟,重庆青山工业总经理助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传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海兵,岚图汽车动力系统高级总监邓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离合器委员会理事长、珠海华粤董事长倪川围绕着“驶向春天的混合动力”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最后,在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贡俊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温旭辉,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于会龙,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大威,深蓝汽车动力开发部副总经理杜长虹,广汽埃安研发中心电驱系统总监赵小坤,极狐电驱动项目研发总师苏正杲,博格华纳联合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电驱工程经理王洪涛等嘉宾,围绕“迎接价格战风暴的电驱动”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