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8号院15号楼102室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车企逃过315,但汽车业真的无槽可吐吗?事实恰好相反

作者:
汽车观察
2023/03/16
浏览量

车圈同仁们万众瞩目的315晚会刚刚落下帷幕,汽车企业们低空飘过,公关部小伙伴们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合上电脑,睡个好觉了。其实,出现这一结果并不意外,在提振经济、鼓励汽车消费的大环境下,车企无缘315早已在意料之中。

车企逃过315,就能证明消费者眼中的汽车业槽点为零吗?事实证明,恰好相反。

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车质网《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汽车投诉量曲线上升,涨幅与汽车销售涨幅不成比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同比增长超60%,合同、质量、虚假宣传问题最为严重;降价潮之下,如何保障新老用户的权益,避免被“割韭菜”,则成为衍生出来的新难题。

 

投诉量曲线上升

 

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51912件。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依然以43836的投诉量入围前五榜单,同比增长5.31%,摘得投诉黑榜季军位置。前三年,也就是2019-2021年,汽车及零部件的排名为第一位、第二位、第三名,不仅始终没有摆脱前三,且投诉量逐年递增。

 

中消协指出,有关汽车投诉的主要问题分为四大类:一是用维修过的瑕疵车冒充新车销售。部分汽车销售企业在销售车辆时,将维修过的瑕疵车以新车名义销售,被消费者发现后,经营者又以符合《乘用车新车售前检查服务指引(试行)》规定,维修金额低无需告知消费者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二是以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如在格式条款中对车辆交付时间模糊处理,收取消费者购车款后迟迟不交车;又如线上售车单方设置格式条款指定发生纠纷应向经营者所在地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争议解决机构的权利,加重消费者异地维权成本。

三是二手车交易透明度低。如二手车中介故意隐瞒车辆真实行驶里程、维修记录、事故记录等信息,或未尽到核查义务,消费者权益受损。

四是汽车质量问题频发。如部分传统燃油车品牌频繁出现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部件故障,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缩水、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失灵等。

根据车质网发布的《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2022年车质网受理的有效投诉总量超过13万宗,同比涨幅为27.5%。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数据,全国乘用车全年共计销售2356.3万辆,同比增长9.5%。

投诉增幅远高于销量增幅,再次说明汽车市场依然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新能源成重灾区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47次,涉及车辆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0%, 同比增长31.5%,创历史新高。

而根据国内乘用车市场联席会数据,2022年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达649万辆,这意味着国内每卖出近4辆汽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但每卖出6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要被召回,这显然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与中消协将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缩水列入重点提要如出一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重点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数据: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2022年,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同比增长62.84%。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分析显示,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假宣传问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26.33%、77.35%、75.65%。消费者诉求主要聚焦在:售后服务不完善,不履行“三包”承诺;行驶中突然熄火、漏油、发动机异响、刹车转向失灵、电池模块损坏;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车企责任。

《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写到,新能源智能汽车维权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出现集中用户投诉。包括续航里程虚标、电池故障、充电故障以及车辆自燃等安全问题;全周期服务类问题多发,典型问题有企业不能按时交付车辆、货不对板等;用户隐私数据保护面临新挑战,辅助驾驶、远程泊车、语音交互等智能化功能带给消费者全新驾乘体验,同时也带来用户个人隐私带来泄露风险;智能化功能认知客企误区加大,汽车企业在寻找科技化、差异化卖点,但车辆的实际性能和消费者理解的“智能”还有差距。

可以看到,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化转型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涉及消费者权益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而这些新的问题也更多体现在自动驾驶失灵、电池起火、软件远程升级、消费者信息泄漏等方面。但由于智能汽车的数据往往首先掌握在车企手中,如果没有车企的配合,消费者凭自己或第三方鉴定机构的力量维权难度很大,这一点可以参考特斯拉历任维权案例。

这也对国家监管机构及车企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鼓励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的过程中如何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更加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消费者权益“保价”

 

今年年初,一场由特斯拉引发的降价潮血洗了整个国内市场。比亚迪、长安、东风等自主品牌首先迎头赶上,一向“自持”的合资车企们也开始在价格上做文章,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宝马、奔驰、沃尔沃、东风本田、雪佛兰、别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个汽车品牌卷入价格战。

“其实是自杀式的降价。”业内人士不无担忧,但相比于对企业和行业的担忧,消费者更加关注车企的真实降价力度。以丰田为例,3月10日,一张“购丰田bz4x车型赠送丰田威驰轿车”的海报被疯传,然而随后该4S店便向媒体表示,活动赠品仅两台且已全部送出。还有个别车企,在指导价官降3万元的同时,权益也随之对半缩减,名义上降价3万元,折算下来实际直降1万元出头,相当于是“表面降价让利,背里镰刀一挥”。

 

不实降价、权益隐形缩水、老车主被割韭菜……降价潮之下,消费者的价格权益又该如何保障?面对新难题,315前夕,五大汽车品牌同推出的限时保价政策,以另类的方式刷了一波关注度。
3月13日,一则名为“理想汽车用户购车价格保护权益”的政策被曝光。内容表明,即日起,通过理想汽车官方渠道定购理想L系列车型(理想L7、理想L8、理想L9),自定购日(含)起90天内,如果所有车型的官方售价发生降价情形,理想汽车承诺将主动返还差价。

随后,零跑、腾势也先后宣布跟进,保价政策与理想汽车基本一致。

3月15日当天,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宣布,即日起,通过领克官方APP、授权领克经销商渠道购买领克全系车型,自购买日(含)起90天内,如所购车型官方指导价调整或官方权益调整(不包括特定活动抽奖等临时性活动权益)领克汽车承诺将由厂方主动补差。

同日,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亦表示,即日起,通过哪吒汽车官方渠道定购哪吒S系列车型,自定购日(含)起90天内,如果所购具体版型的官方售价有降价情形,哪吒汽车承诺将主动补还差价。

“在车市打响‘价格战’的背景下,这些品牌的保价操作显得颇为另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市场的分化正在加剧。与此同时,如何主动保护用户权益、塑造稳定、可靠的品牌形象,也正在引起部分国内车企的重视。”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价格战”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315之际,“价格权益保障”政策的推出,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保障,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车市的稳定。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