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010-6493779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8号院15号楼102室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如果”长城造商用车,能否打破“乘转商”魔咒?

作者:
文 AO记者 张静
2023/02/24
浏览量

伴随越来越多“商转乘”成功案例的出现,似乎“补版图”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产业又一流行战略,只要把之前没有的板块都给补齐才是正解。只是,现如今“补版图”的方向发生逆转,变成了“乘转商”。

然而,相比在“商转乘”上尝到的甜头,更多车企在“乘转商”这条道路上尝到的则是苦涩。比如想要实现“腾笼换鸟”的昌河汽车,再比如与东风分手后想要在华“乘转商”逆行的雷诺等,最终都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一些初创商用车公司也也相继诞生,如2018年成立的专注于新能源末端配送物流车研发和生产的橙仕汽车,2020年曾任蔚来高级副总裁的黄晨东创立的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前晨汽车等。

但这些案例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有很多:其一,车企跟风现象严重,整体缺乏长远战略;其二,单纯为追求利润而忽视了运营思维的转变和技术体系的锤炼;其三,商用车和乘用车所面向的消费群体有着本质区别,如果企业内部管理经验和惯性思维严重,不能遵循转型后的打法,极易导致品牌和渠道建设与市场脱节。

当然,也有发展较为顺利的企业,比如通过收购东风南充和华菱星马进入到商用车领域的吉利,正在紧锣密鼓地将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打造成中国商用车版新势力。在2022年国内新能源轻卡累计销量TOP10中,远程汽车销售9501辆,市场占比23.4%,稳居榜首,也是唯一一个占比超2成的车企,市场风头一度盖过老牌商用车企东风(销售7536辆,排名第2)和北汽福田(销售4507辆,排名第3)等。

或许是看到吉利“乘转商”的可能性与发展空间,同为民营车企的长城汽车也正式打响了进军商用车市场第一枪,2023年2月22日,旗下如果科技首度对外公开业务方向,标志长城汽车商用车业务布局正式落子。

实际上,长城汽车入局商用车已筹划数年。据天眼查显示,如果科技旗下如果科技(邢台)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河北长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征汽车),正好具备货车类(含越野车)和专用车类产品的生产制造资质。

于是,长城汽车与邢台市信都区人民政府于2021年5月签署商用车项目合作协议,同年11月,如果科技(邢台)有限公司正式入主长征汽车,成为长征汽车唯一股东,长城汽车也从此拿到了商用车资质。

 

只是相比那些新入局的商用车企都将发展重心转移到纯电和混动上,长城汽车的商用车技术路线略有不同,目前来看,如果科技首先涉足的是氢能方向。据企业公开信息显示,如果科技现已确定“氢能+纯电+混动”3条技术路线并行的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氢能一直备受争议,但长城汽车却是国内对待氢能态度最为积极的车企之一,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其商用车业务为何以氢能产品首当其冲了。据悉,如果科技与河钢集团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的氢能示范项目已经开始运营,其新长征1号重卡氢能牵引车首批20台也已完成交付,整个项目预计投运200辆。

除此之外,如果科技的其他示范项目也将在2023年陆续开始运营,旗下长征汽车近期还将有上百台新能源重卡陆续交付。另外,如果科技还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智能服务等领域进行创新尝试,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能力,打通运输过程中干线、倒短、城配及补能等多场景数据,从而实现运力行业全链路的降本增效。

在商用车行业,比起一汽解放、东风、重汽、福田和江铃等巨头,长城汽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后来者”,其能否在复制乘用车市场上的成功?又能否凭借如果科技,形成另一个全新增长极?一切尚未可知。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