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010-6493779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8号院15号楼102室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20.2亿美元“卖身”Apollo后,威马还能上岸吗?

作者:
文 AO记者 陈秀娟
2023/01/14
浏览量

命悬一线的威马,终于迎来一线转机。

 

1月12日,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pollo出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与威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订立收购协议,拟20.23亿美元收购威马全资附属公司WM Motor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并将通过以每股0.55港元的发行价配发288亿股代价股份的方式进行结算,交易目标公司约占威马总股本的 80.93%。

同日,威马官方也宣布,Apollo出行与威马汽车达成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建议配售股份款项总额将约为39.18亿港元,建议临时融资约人民币7.2亿元。同时,威马持有股东承诺常备融资15亿港元。

此消息一出,Apollo出行12日开盘股价大涨19%。值得注意的是,Apollo出行未发布公告前市值仅为27.88亿港元,此次增发收购体量相当于上市公司5.7倍。

 

欲借壳上市

 

早在2022年12月底就有传闻称,威马拟借壳Apollo出行港股上市。Apollo出行曾于12月5日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一家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目标客户为中国年轻且精通技术的用户。

当时这个消息在业内引发不少想象,目前来看,Apollo出行的收购目标公司正是威马。

Apollo出行在业内较为陌生,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作为一个豪华纯电品牌,背后的大股东却是威马。

 

资料显示,Apollo出行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智慧出行服务供应商,以Apollo汽车和Apollo先进技术两大支柱开展业务,致力引入更清洁、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选择/技术,以构建将人类、货物和服务连接在一起的生态系统。2002年在港交所完成上市,其前身是德国小众超级跑车制造商Gumpert,并非百度的自动驾驶企业阿波罗。2007年Gumpert推出了首款车型Apollo,但在2012年,因资金链断裂,Gumpert宣布破产,后被香港一投资公司收购并更名为Apollo出行。

2020年3月,香港珠宝及钟表贸易投资公司力世纪,宣布完成收购Apollo出行 86.06%股份。在取得控股权后,在同年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发布首款电动超跑Apollo IE。

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威马通过一系列换股操作,持有Apollo出行28.51%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随后其股份比例降至23.67%。此次并购后,威马持有股权比例将占68.26%。可见,威马借壳上市意图明显。

 

据悉,本次交易,威马对应的估值为25.1亿美元(约169.93 亿元人民币),相较2021年57亿美元的估值,缩水56%。

接近威马相关人士透露称:“公告经中国香港联交所审核批准挂网,双方公司交易对价也经联交所审核同意,后续流程主要为Apollo出行对威马进行尽职尽调。乐观估计,威马具有极大可能性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挂牌。”

 

最后的救赎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12日,威马汽车CEO沈晖在微博发布了一段电影《芙蓉镇》的经典片段,其中一句台词为“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这或许是沈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威马销量为3.23万辆,较2021年的4.4万辆出现明显下滑。相比之下,“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月销量均已超1万辆,年销量10万辆以上,与威马形成鲜明对比。

关于销量表现不佳的原因,业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外部原因,对手林立;二是威马自身的内部原因,没有及时进行产品的优化迭代、系统更新、智能升级、渠道拓展等,同时威马的定位一定程度上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产品标签。

与销量不佳对应的是威马的财务危机。此前,威马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2021年,威马汽车营收分别为17.621亿、26.717亿元、47.425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可见,这3年威马累计亏损高达174.35亿元。

自2022年以来,威马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尤其是下半年,外界关于威马的负面消息连接不断,包括降薪、裁员、经销商关门闭店以及无车可售等。2022年11月,威马汽车的一份内部信揭开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威马发布内部信称,为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同时威马首款纯电轿车M7的交付也被搁置。

以上的种种自救行为,对于目前的威马来说实在微不足道,或许只有通过上市寻找更多资金扩充,才是关键的一步。尚未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依旧需要通过外部“输血”支撑经营。对于威马来说,借壳上市能打通新融资渠道。

 

据了解,借壳上市路径浮出水面的同时,威马也有新资金注入。Apollo出行的公告也披露了最新一轮融资。公告显示,目前Apollo出行及威马正建议两至三个月内筹集临时融资。这笔融资包括中港澳地区某知名商业银行注资2.5亿元港币,世界500强正威国际注资5亿元人民币,雅居乐集团注资15亿元港币,总计金额超过20亿人民币。

雅居乐集团也是威马D轮融资的最大投资方,目前已超过百度成为威马的第二大股东。而正威国际是国内最大的铜矿企业,前不久,正威国际也和威马达成合作,与威马的合作项目有望落地成都。
据接近威马的人士透露,未来威马预计还将完成不少于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

如今融资有望,威马因此得到喘息的机会。不过,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大背景下,前方的道路依然崎岖,威马能否实现逆风翻盘,依然是个难题。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