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8号院15号楼102室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判赔700万?威马的图纸“谜团”

作者:
文 AO记者 陈秀娟
2022/12/28
浏览量

时隔4年,吉利与威马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案终于传出最新进展。

早在2018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将威马汽车(以下简称“威马”)告上法庭,要求威马赔偿21亿元并承担相关诉讼费用。

2019年9月17日,该案件首次开庭,威马委托环球律师事务所应诉,当时威马向媒体表示:“威马汽车没有任何侵权行为,我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在之后的几年里,该案多次审理无果,终于在近日迎来一审判决。

 

 

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下称“上海高院”)判决结果显示,威马需赔偿吉利700万元,其中包括经济损失500万元、为制止侵权的各项花费200万元。此外,威马要停止使用用于EX5车型上的5个汽车零部件图纸。

上海高院审理后认定,这5个图纸相关信息均属于吉利。这5个零部件图纸分别是前稳定杆总成、后桥总成安装支架、前悬左下摆臂、前稳定杆左趁套、后桥总成,均为汽车底盘零部件。

目前,吉利暂未对此事件作出回应。而威马回应称,此次案件的判决结果暂时还未生效,威马已经上诉,而且停用图纸对于公司并没有实质性影响或者影响并不大。

 

5张图纸引发的“血案”

 

即便多次对薄公堂,威马也不曾说清楚这5个图纸的来源,而根据网传,有来自为威马制造汽车零件的相关供应商的证据表明,生产图纸由威马方面提供。

吉利与威马之间究竟有何渊源?为何威马会有5个上海高院认定的、与吉利相似的生产图纸?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创始人沈晖曾在2009-2014年期间,担任吉利董事兼副总裁。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陆斌、侯海靖等此前均和吉利系有关。杜立刚曾是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团成员,陆斌曾任吉利销售副总经理,侯海靖曾任吉利副总裁。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吉利旗下的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原”)有多位离职员工进入威马系工作,部分担任了威马的高管。有消息称,在高原的内部邮件系统中,部分离职员工的邮件里出现了上述部分图纸信息。这或许意味着,威马有接触吉利商业秘密的条件。

更有爆料称,后续加盟威马的高管有意识地将相关人员成建制地转移进入其他公司工作。“当时有几十号人,从高原的技术、生产岗位前往威马成都公司,他们均签有保密合同。”有知情人士称,他们离职履新没多久,就在威马成都公司申请了大量与电动车技术相关的专利。而在高原看来,这些技术信息正是这些员工在高原工作室掌握的核心未披露信息。

事实上,吉利起诉威马的案件不止这一起,围绕商业秘密和专利所有权等知识产权纠纷,吉利系先后在成都、杭州、上海等地起诉威马系相关公司。

 

威马曾以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侵害责任纠纷起诉成都高原,四川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主张未予支持;此后,威马不服判决,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被驳回并维持原判。

耐人寻味的是,威马在招股书中称,根据法律顾问的意见及吉利此前的索赔金额,威马汽车已经在2021年底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中预留了6 120万元的预算,一方面用来应对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纠纷,另一方面用于2022年底到2023年中期完成对涉及纠纷的技术方案或者专利的更换或淘汰。

 

威马“危机四伏”

 

700万元的巨额赔偿无疑会让威马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大。然而,眼下的威马所面临的绝不止与吉利之间的诉讼这一桩难题。

作为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之一,进入2022年后,威马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尤其是下半年,外界关于威马的负面消息连接不断,包括降薪、裁员、闭店以及被收购等。

就在前不久,威马发布内部信称,为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天眼查显示,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与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非诉保全审查裁定书公开。文书显示,申请人安吉智行物流公司请求法院查封、冻结被申请人威马两公司价值7 652万元的财产。法院认为,安吉智行物流公司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执行。

营收方面,威马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2021年,威马汽车营收分别为17.621亿元、26.717亿元、47.425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可见,这3年威马累计亏损高达174.35亿元。而在研发支出方面,2019-2021年,威马汽车研发支出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分别占比同期总收入的50.7%、37.1%和20.7%。从数据上看看,威马汽车这3年间的累计研发支出不足30亿元,且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逐年缩小。反观目前第一梯队的“蔚小理”,三者在2021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5.91亿元、41.14亿元、32.86亿元。可见,威马汽车3年的研发累计投入还不如“蔚小理”一年的投入多。

 

产品方面,2017年,威马曾提出“128”战略,即围绕1个电子电气架构,研发2个车型平台,并推出8款电动车。如今五年过去,威马旗下五款车型均基于第一代架构和平台打造。

销量方面,2019年是威马最风光的年份,其以1.6万辆年销量位居当年的新势力销量排行榜第二名,与第一名蔚来2.06万辆的销量差距并不大。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21年,威马的销量(4.42万辆)不足“蔚(9.14万辆)小(9.82万辆)理(9.05万辆)”销量的一半。如今,威马汽车也不再按月公布具体数据,据乘联会信息显示,2022年11月威马仅出售153辆新车。

此外,2022年6月1日,威马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但威马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目前其招股书在12月初已是“失效”状态。

可见,曾经风光无限的威马已经危机四伏,其能否熬过这个冬天?唯有时间给出答案。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