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8号院15号楼102室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华輅“讲” | 智能驾驶:越智能越安全

作者:
文 AO记者 陈秀娟
2022/12/27
浏览量

有不少人感慨,现在的中国品牌汽车已经不亚于大多数合资品牌。那么,这种感性的判断背后有多少理性的依据?究竟该如何衡量中国品牌汽车这些年的进步呢?

在华輅奖·中国车年度大选的测评现场,来自国内多所重点高校汽车学院的院长、教授和权威的行业大咖共同组成评审“天团”,对20多辆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新车进行了沉浸式测评,从五大维度揭示了中国品牌汽车这些年的修炼成果。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我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趋势正在明显加快。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L3级以上高度自动驾驶技术也逐渐在城市出租车、干线物流、末端配送等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开展应用。

那么,在智能与驾驶方面,中国车究竟表现如何?在用户体验上,究竟是硬件还是软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更直接?新势力是否在智能化方面比传统油车更胜一筹?

 

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刘玉超(左)、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利(右)

 

针对这些问题,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刘玉超和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利一一作答,并一致强调,中国车在智能化方面与前几年比提升了一大截。

 

智能化元素显著增加

 

经过一整天的评测试驾后,谈及对车辆的总体印象时,刘玉超对记者有感而发:“虽说参与此次测试的车辆各有特点,但整体科技元素和智能元素多起来了。这也反映出在科技驱动下,我国汽车整体迎来创新发展,最直接表现在汽车的智能化上。”

作为中国车年度大选多年的评委,高利感受颇深,他同样指出,今年的测试车辆与往年相比,在智能化方面提升了一大截。“从造型、喷涂、内饰的技术,特别是智能化的水平上,普遍比往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高利举例指出,如辅助驾驶、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智能化功能几乎所有车型都具备,此外,包括抬头显示等在内的各种智能化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了。

高利强调,此前,5G或相关通信元素仅用在娱乐系统里,但如今汽车厂家已经把这些元素运用到自动导航、自动泊车等系统里了。高利认为,这是中国车在智能化方面最大的进步。

此外,在感知方面,高利指出,在前2-3年,车辆的感知水平良莠不齐,有的车能感知到的元素多,有的车能感知到的元素少,有的车甚至完全感知不到,而此次参与测试的车辆的感知程度都挺全面。

 

越来越多的车搭载激光雷达

 

在用户体验上,究竟是硬件,还是软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更直接?

对于用户体验感的好坏,刘玉超认为,要从包含硬件和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来看,而不能把硬件和软件完全分开来看。

刘玉超进一步指出,用户体验感好不好主要看人机交互是否人性化,如车辆跟用户的沟通特别流畅,表面看这是一种软的呈现,但实际上这些软的背后都寄托在硬件的支撑上。

“此次测试的很多车辆上搭载了激光雷达,这些车辆的感知度肯在某些方面会比其他没有搭载激光雷达的车要高,这种感知度高出来之后,车辆的体验就会更好。”刘玉超举例说。

高利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用户体验感的好坏要从整体系统看。

 

传统车智能化迈出一大步

 

业内普遍认为,新势力天生是软件驱动,那么,从实际测试情况看,新势力是否在智能化方面比传统油车更胜一筹?

在高利看来,造车新势力在软件技术、人机交互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确实比传统油车略高一筹。

刘玉超也指出,目前,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方面,要比传统车企往前多迈了一步。

谈及原因,刘玉超认为,很多造车新势力从创始人到核心团队都具有互联网基因。“互联网人的思维普遍具有颠覆性,他们要求软件和产品必须快速迭代,所以他们的步子迈的也大,相应的科技元素、智能元素就在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得益于造车新势力的带动,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也往前迈出了很大一步。刘玉超认为,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日趋成熟,未来,传统油车和造车新势力会汇聚到一起并行发展。

 

越智能的车越安全

 

有观点认为,越智能的车安全性越难保证,那么,智能与安全的矛盾是否存在?

高利认为,理论上,随着算力、算法模型的提高,机器应该更安全。对于汽车来说,同样如此,越智能的车,理论上越安全。

之所以出现“智能与安全的矛盾”情况,高利坦言:“因为很多车的软件和硬件的融合没做到极致,所以才暴露出很多缺陷。当一个全新的产品匹配上全新的系统后,可能容易受到外界攻击,然后引发一些安全问题,但这并不不是智能化程度高导致了安全性差,这个观点我不完全同意。”

刘玉超则指出,智能化的本质就是希望利用机器来帮助或者替代人去做驾驶的行为,如今国内一直没突破L2级。在安全性方面,主机厂很多时候是考虑了机器去帮助人、替代人,如今安全性在技术上还没达到这个程度。所以,在追求智能化时会带来一系列安全性问题。

对于车辆安全性的问题,刘玉超认为,一是需要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二是需要有一套人、机、路协同的完整的解决方案来共同解决。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