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8号院15号楼102室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斥资1.5亿元,海尔下场造车?

作者:
文 AO记者 陈秀娟
2022/11/30
浏览量

近日,海尔集团在青岛成立汽车科技公司,命名为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是否意味着,海尔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造车大军呢?

据天眼查显示,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住房租赁;会议及展览服务等。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海尔卡奥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

此消息一出,关于海尔跨界造车的信息再此袭来。甚至有业内人士调侃:“1.5亿别说造车,怕是连造PPT都不够!”

 

其实早在2022年8月就有报道称,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彼时,海尔集团相关人士回应,网络上传言海尔集团推出自有品牌汽车的报道不属实。

针对此次“海尔跨界造车”的消息,海尔集团官方再次辟谣并回应称,海尔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海尔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新公司并不造车,主要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赋能。”海尔相关人士也进一步强调。

虽然海尔造车的消息被官方辟谣,但公开资料显示,海尔目前采取稳健、曲线投资等方式进入汽车供应链条,这与百度、小米等企业直接进入造车模式不同。

据了解,早在2017年,海尔就涉足了汽车领域。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资本参与投资了多家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商,包括飞驰镁物、博泰车联网、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彤明高科等企业。

 

随后,海尔在2021年3月与上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5月,海尔又与吉利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车联网与智慧家庭互联、营销渠道、金融及物联网支付等方面展开合作;随后,海尔又与奇瑞合作共同打造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

从这些合作项目来看,海尔并非直接下场造车,而是进入了汽车生态链。

事实上,家电企业在汽车领域布局并非罕事。纵观业内,近年来,创维、索尼、美的、格力、海信等多家家电企业均以不同形式进军汽车领域。如创维、索尼等企业已经推出了相关整车;美的最初以收购云南客车等业务下场造车,最终以失败告终。之后,美的则更专注于做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格力通过收购珠海银隆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并非打造乘用车,而是以钛酸锂电池技术路线为主的商用车、专用车等;海信则以车路协同及车身感知的核心零部件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有分析认为,无论是家电企业,还是科技巨头以不同形式进入汽车领域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目前这些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市场趋于饱和状态,不得不寻求新的业务转型方向;另一原因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此时切入还有机会。

中汽协10月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月度历史新高,分别为76.2万辆和7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7.6%和81.7%,市场占有率达到28.5%。2022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4%。

这一串飘红的数据,再一次验证了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不过,行业火热背后的竞争,不容小视。

 

同样是从家电企业进入汽车圈的创维集团,于2019年成立天美汽车后,2020年推出首款车型ET5,但销量惨淡。之后,天美汽车于2021年更名为创维汽车,随后推出创维EV6,该车型的销量依然惨淡。数据显示,创维汽车2022年10月销量仅69辆。

一度霸榜造车新势力排行前十的威马汽车最近日子也不好过,其于近日传出裁员降薪的消息。据了解,威马上海总部已启动裁员,外包公司人员也在大规模离开。另有消息显示,威马汽车上海多家门店关闭。

此外,宣布造车600多天的小米,近日也被曝进展不顺 。

可见,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高度白热化阶段,无论是销量一路长虹的特斯拉、比亚迪,还是蔚小理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已经大幅压缩了留给后来者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以大众、通用、丰田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华电动化转型的攻势也在日益加强,对于后入局的造车选手来说,他们面临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竞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海尔来说,投身于汽车产业链上的布局,但并不亲自下场造整车,不乏明智之举。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