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8号院15号楼102室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智能化:决定产品热销的胜负手

作者:
汽车观察
2022/09/01
浏览量

 

可以说,中国汽车市场目前主要有两大浪潮:一是工业转型,二是新能源化。而智能化技术的升级迭代,极大改变着汽车产业的格局,尤其当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升级并改变用户使用习惯时,汽车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调整与变化。

而作为汽车产业链的增量部分,智能化为车企冲击市场新高地带来哪些益处?智能化是否已经成为决定产品是否热销的胜负手?这些都是2022中国汽车先锋论坛互动话题“汽车智能化带来哪些市场增长点和机会点”需要讨论的问题。

 

 

马振山:十招应对智能化冲击

 

众所周知,智能电动化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体系性,甚至是颠覆性的。那么对车企来讲,又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呢?从事汽车行业31年的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捷豹路虎中国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常务副总裁马振山,分享了智能电动化时代对汽车产业的一些思考。

观点一,能源多样化将成为未来常态,整车企业电动化路线也一定是多样化的,因为技术发展是有周期的,我们要客观面对这个现实。所以,每个主机厂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合理的、可持续的技术路线,只有这样才能活下来。

观点二,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起步期,虽然市场渗透率从去年开始逐月往上走,但仍属于起步期。起步期则意味着整个市场的消费价值观尚未成熟,消费者还在培育之中,而更多的智能技术、车联网技术、无人驾驶技术也将融入其中,目前来看,根本没有到达快速发展的阶段。

观点三,智能电动车及上下游领域均已经成为投资热点和市场热点,证明这个领域是易进入、低门槛的。

观点四,成本、技术及品牌的机制化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而多长板、无短板则是基本要求。电动车门槛降低后,各品牌进入就变得容易了,但如何能赢得市场,只有多长板、无短板才能受到青睐。其中,无短板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求电动车既要快又得安全。

观点五,长期主义是构造品牌护城河的核心要素。以跨国公司经验为例,当品牌入市或开发产品时,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想要聚焦在哪一个阶级,是想聚焦奢侈品阶级还是必须品阶级?因为每个阶层所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而一个品牌不可能从上至下全部都做完,比如中小阶级可能更关注价格、性价比,而奢侈品阶级就比较关注个性的创意、极致的品质、独特的技术等。

观点六,场景、用途、身份、兴趣、阶层等都可能是品牌聚焦的重点,未来是存量市场的阶段,细分化可能是最重要的趋势。如何让客户通过场景、用途、身份、兴趣、阶层等去喜欢你的产品,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做产品细化时,不能完全按年龄划分,因为很有可能50岁和20岁的消费者兴趣相同,是同一个客户群,所以要按兴趣、场景、身份、特长等去划分。

观点七,智能电动车时代是多品牌共存的时代,这符合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智能电动车在车身设计、内饰设计、功能设计上,还有较大开发空间。

观点八,未来首席品牌官制度将成为更多OEM的选择。在传统车企中,基本是按职能划分的,搞设计的很少接触销售、搞销售的很少接触设计,但从客户感官来看,整个设计、传播等,都属于对客户触觉内的品牌传输过程,而这正是首席品牌官的职责,这项工作需要跨领域,且一定会形成趋势和方向,目前国外一些豪华车品牌已经有这样的制度设置了。

观点九,在拥抱智能化、电动化的过程中,每个企业、每个品牌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生存且独特的DNA,并挥发其力量。

观点十,未来主机厂的能力在于供应链的构造与品牌生态的打造。也就是说,产品供应链是否达到技术领先、成本领先,哪些是自己做、哪些是合作,这些都需要主机厂结合自身特点去构造。

与此同时,零部件企业的核心能力能否快速实现工业4.0,能否在低成本、高效、柔性化方面满足主机厂的需求,能否形成产能护城河、技术护城河,这些也一定是以品牌战略为领导、以技术方案为指导,进行供应链策划,从而指导C端运营。

 

 

易泽民:打造智能化战术朋友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是公认的领头羊,尤其自2022年以来,比亚迪市场表现更上层楼,一跃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易泽民对此表示,“电动化是汽车市场竞争的上半场,智能化则是下半场,且智能化一定会成为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来看,比亚迪在“上半场”发展得十分迅猛且表现突出;另在“下半场”,比亚迪也已推出E平台3.0,为智能驾驶提供了更好的底层支持,且在智能座舱领域,也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的智能座舱技术是开放的,可下载300万+的APP应用,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

易泽民认为,智能化发展一定是开放合作的,近两年,比亚迪不断与行业伙伴合作,如地平线、英伟达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此形成智能化战术“朋友圈”,希望能共同推动智能汽车发展。

那么,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要求究竟有多高?智能化程度是否决定着汽车产品的热销?在易泽民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还在于电动化,首先要解决用户关于充电、续航的痛点与焦虑,然后再去评估智能化的配置有多高。当然,智能化一定是以电动化为基础的,且与电动化发展趋势类似,未来智能化渗透率也会越来越高。同时,比亚迪也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更多精力。

 

 

张宏志:智能化不能只顺应还要突破式发展

 

“现在的智能化,无论是计算平台还是软件都处于早期阶段,主要矛盾在于技术发展速度难以达到用户对智能化的期待。因此,接下来很长时间内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技术爆发式、突破式向前发展,而不单是顺应发展。”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驾驶产品线业务拓展部负责人张宏志如是说。

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讲,关键是场景,即将A点到B点的这段路放置于足够确定的场景之下。只要是在特定场景之下,它的安全指标足够高,其技术的使命度或者说用户的安全度就会足够好,这是当前能让它更安全的核心方面。

另一方面,在谈到车的智能化时,往往会忽略自己作为个体在使用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人机交互。座舱体验部分和驾驶部分在车里是两个电脑,相当于人的左脑和右脑,一个负责运动感,一个负责表达,当这两个大脑没有足够好地协同在一起时,对于用户来讲,就没有人机交互的体验感。

“从计算平台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软件和硬件并不是齐步往前走的。有一段时间内,当软件爆发时,大家就抱怨硬件资源不够,典型的就是手机烫、电脑卡;但过了一段时间,当硬件突破性地往前发展时,大家就又发现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很强,而软件又很匮乏。”张宏志举例道。

而地平线完全是相反的节奏,2022年其第三代产品征程5已走向市场。不难发现,站在AI角度,芯片能持续地在计算资源和计算性能往前发展时,带动软件、算法、AI基础设施往前走。

张宏志认为,“智能化可以走到真正的现实世界,创造更多价值,这也是AI芯片发展带给行业的价值。而本质上来说,地平线是一个提供AI高计算性能基础平台的公司,这个基础平台产品化以后所形成的产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芯片。”

 

 

杨竟成:5G技术只是满足自动驾驶的起点

 

从事车联网行业已有12年的联通智网科技产品部总经理杨竟成最大的感触在于,新技术的诞生必然带来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如果没有智能汽车,基础通信连接技术不会在短短五六年里时间里发展得这么快。

但就目前而言,5G通信技术只是满足自动驾驶的起点,距离真正复杂交通环境下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技术要求还很遥远。基于多年从业经验,杨竟成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行业还处于基础储备阶段,尤其在应用场景、用户体验上,还仅限于个体尝试、缺乏联动性。

据悉,联通智网科技是联通集团控股的一家专注于做智能网联垂直领域的公司,业务板块以连接、运营和智慧3个板块为主。从去年开始,正式进入智能座舱领域,下一步还将把最基础的连接业务做好,把以智能座舱和数据运营为基础的工作做大做强。

据杨竟成介绍,中国联通在通信连接和车联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已经连接了89家车企客户,拥有71%前装通信连接市场份额,“‍随着汽车行业需求更加多样化,新技术的诞生必然带来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如果没有智能汽车,基础通信连接技术不会在短短五六年时间里发展得这么快。相信在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稳步发展,会带来更多的行业机遇和发展空间。”

 

 

杨浩:车路协同赋能智能汽车加速发展

 

车路协同到底能不能给消费者日常出行带来帮助和升级?现如今,“软件定义汽车”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而车路协同则可赋能智能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并成为汽车产业迭代升级的主推技术力量。

其中,华砺智行在前装量产、创新技术、商业化进展等方面表现突出,为我国智能网联和车路协同产业的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华砺智行定位车路协同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提供解决方案,从2008年开始在北美做研发,2017年在国内落地,并在加拿大、美国、中国参与了城市建设、示范区建设、先导区建设。

“除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外,汽车智能化还应包含网联的智能化,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车路协同。”据华砺智行副总裁杨浩介绍,基于全域感知、上帝视角、全局决策能力,车路协同可以帮助车端降低智能化成本,同时还能从宏观上带来更高的安全性。

短期内,车路协同能够为驾驶员提供红绿灯信息推送、路况信息播报、预警等服务;中期看,可以提供交通诱导、辅助安全驾驶等;长期而言,还能与单车智能形成协同,支持车道级智能驾驶及货运车队服务。

在杨浩看来,车路协同正在赋能智能网联汽车高阶自动驾驶能力的逐步落地,探索更多场景下的商业化运营模式。而华砺智行则希望作为关键技术赋能者,通过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为交通和出行带来更加安全、高效的使用体验。

众所周知,智能网联和智能交通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局势,面对国家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整个产业创业、创新的机会越来越多。“华砺智行将紧跟时代和产业发展步伐,以全球领先的车路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奋斗姿态,与合作伙伴加快软硬件产品与技术的规模落地和应用,一起加速智能未来的到来。”杨浩如是说。

 

李东:软件已成为智能汽车差异化的关键

 

东软集团西南大区总经理李东表示,汽车正在成为以人为中心的“移动第三空间”,通过软件架构的SOA演进,不断丰富用户在驾乘中的交互体验,是形成差异化的关键。

一方面,东软集团融合自身专业导航技术,采用多种核心软件算法和前沿交互设计,推出东软AR-HUD软件产品,并利用AR技术将虚像和现实相融合,在驾驶视野内集中呈现车身信息、导航信息,且在增强人机交互能力的同时,大大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E/E架构正在由传统的分布式走向集中化,硬件的多域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期,东软集团推出最新智能化研发成果——东软C⁵整车人机交互平台,以东软智能车载软件为核心,可插拔硬件设计为载体,将车载以太网网关、车身控制、座舱系统等多域高效融合,提供多维解耦升级的全栈智能化交互解决方案,打造汽车座舱智慧交互中心。

“我们判断,未来的智能汽车一定是朝着更加人性化的趋势发展的,东软集团正是在强调软件能力的基础上,从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研发推出了东软智能座舱、智能通讯、全球导航等产品。让智能汽车更加具备会观察、会倾听、会沟通、会思考、有味道、可触摸的能力,就像一位聪明体贴的伙伴,成为人们情感化交流空间。”李东如是说。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