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林路1号世茂奥临花园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董扬:碳排放不是汽车产品技术路线选择的唯一思考维度

作者:
汽车观察
2022/06/22
浏览量

应邀参加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的《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品技术路线图研究》项目研讨,笔者有如下思考,现与各位分享。

第一,赞成按直接碳排放原则考虑汽车产品的碳排放问题。对于电力的绿电与煤电比例问题,对于氢的绿氢、蓝氢、灰氢问题,应排除在汽车产品不同技术路线碳排放比较的考虑范围之外。因为社会有分工,电力和氢能的绿色问题应由能源行业考虑。

不反对对于煤电比例较大会影响电动汽车减碳效果的讨论。况且前几年,清华大学赵福全教授就已经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过结论:在煤电比例占70%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可以减碳30%以上。

在这个话题上再延伸一下,希望能源行业尽快建立可以分类供应绿色能源的机制,也希望政府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鼓励汽车产业和汽车产品应用绿色能源。如果条件具备,汽车产业和汽车产品应尽可能使用绿色能源。

第二,对于汽车不同车型技术路线的分析,碳排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思考维度,但不是唯一的思考维度。

汽车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不同类型汽车产品技术路线的选择,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长途重载载货汽车,目前采用纯电动技术路线就不够经济高效,近期内可以考虑用天然气过渡,远期则可以期待氢燃料电池汽车。军用车辆等特殊用途汽车产品,更应该综合考虑。

另外,汽车产品技术路线的选择还与广大人民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方便使用也是重要的思考维度。

第三,本项目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建立科学的不同产品技术路线碳排放对比分析方法。

从时间维度上看,实现碳达峰是中期目标,实现碳中和是长期目标。制定实现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政策体系,更需要科学的、准确的、接近实际使用情况的检测计算方法作为基础。也需要更加严格的遵守“技术中立”原则,避免倾向性。

第四,需要从全国、全社会角度,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至少有三点:

一是从全国全社会综合考虑,应该全国一盘棋,在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前提下,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既需要顶层设计,从全国角度,从全周期角度,兼顾发展与减碳,合理划分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责任,又需要注重合理衔接,动态调整。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急功近利。汽车产业该承担的不应该推诿,不该承担的也不要伸手去揽。达标的时间也不要人为地提前或延后,过度过早承担减碳责任可能会影响发展速度和对社会的其他贡献。

二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思考,要充分考虑新能源汽车普及后和智能电网互动,对电网抑峰填谷的减碳效应。为此,汽车产业和能源行业要密切合作,既要技术创新,又要商业模式创新。

三是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与实际,汽车产品保有量目标和交通运输总量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需求。不能“削足适履”,为了减少碳排放而过分限制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产品的应用。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