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林路1号世茂奥临花园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智无不言 | 亮道智能:实现高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不可或缺

作者:
文 AO记者 陈秀娟
2022/06/21
浏览量

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主流趋势,并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为了彰显中国汽车产业在核心智能科技领域的进步,汽车观察传媒联合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共同举办“2022中国汽车智能创新技术评选”活动,并重磅推出“智无不言·中国汽车智能创新技术”专题报道,以期通过深入采访本次评选的重量级专家评委及不同技术领域的优秀企业代表,洞察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展现中国自主原创的底层核心技术,进一步推动汽车智能化的持续快速发展。

当前,在“新四化”浪潮的推动下,自动驾驶已进入风口期。有机构预测,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而中国市场的规模接近1500亿元。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使自动驾驶成为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眼下,棋至中局,谁掌握了更先进的装备,谁便能拥有更多胜算。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角逐中,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都不约而同地将激光雷达车型作为杀手锏。 据了解,2022年以来,包括奔驰S、宝马ix、蔚来ET7、小鹏G9、理想L9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高级别智能车开启交付,平均激光雷达搭载量约为2颗。

那么,被越来越多的车企当成杀手锏的激光雷达技术,在整个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国产激光雷达处于什么水平?不同的技术流派之争是否有定论?

带着诸多疑问,日前,《汽车观察》专访了亮道智能CEO剧学铭博士。

 

激光雷达前装上车中国最火

 

谈及激光雷达的发展现状,剧学铭指出,从目前市场上已发布的情况看,已有近20款车型宣布搭载激光雷达。虽然目前激光雷达还没有到大规模量产的阶段,但已经处于前装量产的热潮期。

其中,中国是全球激光雷达前装上车最火热的区域市场。“国产激光雷达在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比上,并不落后于外资产品,这得益于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以及国内车企最优智能化的看重和加大的投入。”剧学铭进一步表示。

同时,剧学铭坦言,在核心芯片方面,我国仍和国外有一定差距。“目前主流激光雷达的芯片以外资产品为主,受到全球芯片短缺、断供的影响,短期内大规模激光雷达产品的交付也存在一定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步量产,作为自动驾驶汽车关键传感器的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也将在未来5年保持高速增长。

根据国信证券预测,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21亿元增至2025年的5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6%。

 

不同技术路线将长期并存

 

众所周知,智能驾驶涉及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层。其中,感知层是汽车获取驾驶环境信息并作出有效决策的重要模块,由多类传感器组成,包括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惯性导航设备(GNSS and IMU)等。其中,雷达相当于汽车的一只“眼睛”,摄像头则是另一只“眼睛”,但两只“眼睛”的成像原理、数据形式都不同。

正因如此,业内存在着不同的技术路线之争。如,马斯克是激光雷达坚定的反对者。特斯拉一直坚持使用摄像头的纯视觉感知方案,不仅不要激光雷达,甚至要把毫米波雷达都去掉;而国内的主流路线,如,蔚小理则均采用搭载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支持特斯拉路线的人认为,激光雷达最终必然被拿掉,多传感器融合不如纯视觉。“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是智能汽车的两根拐杖,高精地图负责提前展开‘战场迷雾’,激光雷达负责复杂场景下的避障补盲,但随着CMOS和算力、算法的进化,纯视觉必然是蔚小理最终的唯一选择。”业内人士表示。

 

 

支持蔚小理路线的人则认为,视觉方案在很多场景下是存在缺陷的,而且很快就会触达它的能力天花板。如辅助驾驶进出隧道,光学发生很大变化的场景,视觉方案基本是失效的,即便是特斯拉,也仅能保持20%的能力。

那么,不同的技术路线究竟谁优?谁劣?

在剧学铭看来,目前,整个行业仍处于各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的阶段,还未到收敛期,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共存。“现在的技术路线,不存在哪个技术路线一定要把其他的干掉,而是大家共同合作,把激光雷达从0到1推动起来,这个是更关键的。”

剧学铭强调,不同类型传感器各有优劣,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激光雷达有高精度的感知,不受自然光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成本在快速下降过程中;视觉方案有丰富的语义信息,但高度依赖于自然光线;毫米波雷达有很好的穿透性,在恶劣天气环境中依然可以有稳定的感知输出,但是探测精度较低。不同传感器之间需要依据车辆不同功能开发需求进行组合配置。”剧学铭进一步解释道。

总之,对于不同的技术路线之争,剧学铭的观点是:“视觉、毫米波、激光雷达,三者长期都要配合使用,如果要实现L3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不可或缺。”

正因为不同技术路线的同时存在,剧学铭预计,在激光雷达真正实现规模化量产以后,市场会往头部聚拢,但业内不会出现寡头或者只有两三家垄断的情况,预计全球会有十家以上的头部玩家存在。

 

侧向激光雷达:专为近距场景设计

 

纵观业内,目前,全球范围内激光雷达的主要玩家既有Velodyne、Luminar、Aeva、Ouster、Innoviz等国际大牛,又不乏速腾聚创、华为、大疆等国内知名企业。对于中国激光雷达企业而言,如何在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而形成独有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亮道智能作为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不仅提供激光雷达硬件,还提供感知功能开发、测试验证和量产后数据服务在内的全栈式服务。记者注意到,就在今年5月,亮道智能发布了自研的国内首款纯固态侧向补盲激光雷达LDSatellite™产品系列。

 

 

剧学铭介绍,该产品采用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技术,通过芯片化的发射与接收器件,无任何运动部件,是真正的全固态激光雷达,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此外,该产品体积小巧,可灵活嵌入车身,且具有超大垂直视场角,近场盲区最大范围覆盖,非常贴合主机厂客户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感知需求。

“基于目前Flash激光雷达发射和接收端芯片可实现的水平,Flash技术非常适合做补盲(覆盖范围在30-50m),其感知覆盖范围足以支持补盲需求,和前向主雷达可实现很好的感知互补。 ”剧学铭补充说道。

不仅如此,其可靠性高、寿命长、易于生产,更容易实现全自动化大批量生产。据悉,该产品将于2023年下半年量产。

 

 

剧学铭指出,相较于国内绝大多数激光雷达企业而言,亮道智能具备三大核心竞争力。

第一,亮道智能团队横跨中德,具有丰富的国际量产项目积累。核心技术团队曾带领软件量产开发团队参与Scala全球首款激光雷达在奥迪A8车型的量产落地。国内团队自2015年开始创业,经历了自动驾驶从0到1的过程。基于对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客户的自动驾驶需求的深刻理解,亮道智能可结合客户需求,定制提供一整套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第二,亮道智能自研的激光雷达感知算法,可针对不同类型的激光雷达硬件组合提供相应的感知融合算法,并实现基于主流算力平台的算法集成。“软硬件解耦的适配能力,是亮道智能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三,在测试验证能力的建设中,亮道智能积累了很强的从硬件到软件、从开发到测试的全栈式系统交付能力和对于场景的深刻理解,这对后续基于激光雷达大数据闭环训练,感知功能持续迭代奠定了基础。

 

 

据悉,亮道智能于今年初完成了A+轮融资,并已开启B轮融资,目前正处于与客户商谈量产项目的阶段。

对于行业的未来,剧学铭预测,在2-3年内,激光雷达有望成为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在他看来,激光雷达不仅在车载方面,在智慧城市、商业化等应用方面都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亮道智能致力于与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将激光雷达系统广泛地应用于智能驾驶和智慧出行领域,用安全可靠的技术与产品为未来智慧出行保驾护航。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