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电话:1305119996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林路1号世茂奥临花园

版权所有 © 1999-2018 北京云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384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智无不言 | 对话蛮酷科技:国产毫米波雷达如何冲击市场高地?

作者:
文 AO记者 李琳
2022/04/22
浏览量

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主流趋势,并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为了彰显中国汽车产业在核心智能科技领域的进步,汽车观察传媒联合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共同举办“2022中国汽车智能创新技术评选”活动,并重磅推出“智无不言·中国汽车智能创新技术”专题报道,以期通过深入采访本次评选的重量级专家评委及不同技术领域的优秀企业代表,洞察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展现中国自主原创的底层核心技术,进一步推动汽车智能化的持续快速发展。

蛮酷科技反映了国产供应商对毫米波雷达市场的突围之势,其联合创始人朱旻一针见血地指出:“毫米波雷达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是大势所趋。”

伴随着汽车智能化转型的推进,中国ADAS市场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作为ADAS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市场成为一片高速发展的“蓝海”。《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搭载毫米波雷达上险量超过1360万颗,同比增长约42.5%。

在毫米波雷达市场,外资企业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由于海外巨头短期内无法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灵活定制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厂商突围打开了新的窗口。国产毫米波雷达供应商随着崛起,上海蛮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蛮酷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依靠着来自国际顶尖自动驾驶公司的原班人马,蛮酷科技提供覆盖L0~L4自动驾驶系统需求的4D毫米波雷达、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在车规级毫米波雷达领域,蛮酷科技研发团队掌握了20项知识产权专利,曾主导并完成了多个本土L0~L3自动驾驶量产项目,如:吉利、广汽、比亚迪、长城、长安、一汽、上汽、北汽等。

国产毫米波雷达水准究竟如何?想要替代外资产品还需要哪些助力?带着这些问题,《汽车观察》对蛮酷科技联合创始人朱旻进行了独家专访。

 

国产毫米波雷达风口已来

 

关于车规级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外资厂商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而国产毫米波雷达在2016年才刚刚起步。先发优势让外资毫米波雷达产品在点云效果、目标稳定性,量产经验方面领先于国产产品。不过,依靠着技术突破、较快的迭代速度、产品开放性、个性化服务,国产毫米波雷达产品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朱旻认为,在技术开发层面,蛮酷科技已经拥有了赶超外资产品的能力:“蛮酷科技团队成员都拥有10余年的外企工作经验,一些本土品牌的L2、L3项目都由我们的团队主导完成。以往丰富的研发和量产经验让蛮酷科技具备攻克了毫米波雷达的技术难点的实力。”

他介绍,目前,蛮酷科技77GHZ毫米波雷达按自动驾驶L3标准要求设计,相比较目前外资厂家量产的L1-L2级别雷达,性能更优。以77GHZ前雷达为例,外资产品的探测距离在200m左右,能够满足L2自动驾驶需求。但蛮酷科技前雷达的探测距离达到250m,可以支持L3需求。同时蛮酷77GHZ毫米波雷达可以进行静态物体、行人、汽车等目标类别识别,这方面性能也比优于国外产品。

技术水平能打的同时,国产毫米波雷达厂商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深度了解,也让其拥有了较快的产品迭代速度。以77GHZ毫米波雷达为例,蛮酷科技采用了最新单芯单PCB版的技术方案,相比之下,外资厂商量产的还是上一代双芯双PCB版解决方案。蛮酷单芯单PCB版的雷达更具性价比的优势。

此外,国产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在与自主品牌车企合作中,具有天然的开放性优势。“外资企业与自主品牌车企合作过程中存在技术壁垒。”朱旻分析,“例如,有些中国客户要求外资毫米波雷达提供更多的目标数据,但外资品牌不够开放,无法提供更多的目标数据。但国产毫米波雷达厂商就可以满足自主品牌车企的这些需求。”

蛮酷科技4D雷达样件

 

合作的开放性和个性化服务成为国产毫米波雷达的吸引力之一,相同的原理也反映在芯片选择上。国产毫米波雷达厂商的芯片来源既可以选择国产芯片,也可以选择外资芯片,这既提升了国产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选择上的灵活性,也大大降低了国产毫米波雷达产品的价格,形成了性价比优势。

“在产品性能和性价比方面,我认为蛮酷科技的产品完全可以与外资品牌一较高下。”朱旻自豪地表示。事实上,蛮酷科技的综合实力反映了国产毫米波雷达企业对毫米波雷达市场的突围之势。

 

国产化替代是大势所趋

 

虽然在市场落地层面,国产毫米波雷达企业尚未形成燎原之势,但在朱旻看来,毫米波雷达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是大势所趋。

“行业共识,2025年到2030年之间,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自动驾驶L4的全面落地。”朱旻分析,“此外,中美贸易战以及最近的俄乌事件影响也让中国汽车产业认识到一定要实现核心传感器、芯片、材料的全面国产化。细分到毫米波雷达也是一样,需要尽快加速国产化替代的进程。”

智能汽车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是指半导体芯片的研发;中游是指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包含在内;下游则是智能汽车制造。当前,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了ADAS应用市场的主要势力,但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依然缺少自主巨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如何促进国产毫米波雷达厂商的快速成长?

朱旻认为,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将会成为国产毫米波雷达产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力。目前,我国有超过15座城市在实际公开道路上开放测试自动驾驶以及部分全无人驾驶,超过30家公司获得相关测试许可证。2021年,国家工信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该草案吸收了各地已在探索的高速场景测试、示范应用等情形,表明从顶层设计层面有意积极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宽松、正向的政策环境将为自主毫米波雷达企业的崛起提供优厚的成长条件。

其次,毫米波雷达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本源源不断的投入。自动驾驶发展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较多,最大的挑战在于算法,而解决算法难题的必要条件是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传感器开发的成本很高,但资本市场对智能驾驶这一赛道还比较看好,蛮酷科技最近已经完成近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朱旻欣慰地表示。

相比于资金和政策的帮扶,朱旻认为,市场机会也是国产毫米波雷达落地的关键因素。“国产毫米波雷达产品的落地需要整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给予更多的机会。只有真正参与到实战中,国产毫米波雷达公司才有提高的机会。”

而据朱旻透露,2021年,蛮酷第一代77GHZ雷达已经完成开发并规模化量产;2022年,蛮酷新一代4D雷达也将完成研发并获得乘用车项目前装定点。以蛮酷为代表的国产毫米波雷达能否收获市场更多青睐?相信这个答案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特别策划